五是加强服务保障 充分发挥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作用,强化信息收集、预警发布、转办、督办等功能。
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制造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十年来,我国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对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58.2%。●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指导各地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据有关金融机构预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建设投资规模约60万亿元。●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落实好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启动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加快明确入廊收费政策,多措并举解决投融资受阻问题,推动实施一批具备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防交通、建筑、煤矿、燃气等方面安全事故,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9.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
会议强调,102项重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11.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
●统筹考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因素,研究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启动编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做好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精准做好需要救助保障的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有针对性帮扶。26.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碳中和目标对建筑业的影响之二是建筑业的建造方式需要彻底改革。●积极引导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
重点部分如下: 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对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积极做好钾肥进口工作。
3月底财政部又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约2.35万亿,计划在在二季度完成发行。●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
●对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六、保基本民生政策(3项) 31.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14.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已纳入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尽快论证启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
●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近期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用水,按程序核准和开工建设基地项目、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二、货币金融政策(5项) 8.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财政部围绕新基建等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将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专项债支持重点。
●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是5.3亿千瓦,还有很大差距。●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1547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到需要帮扶救助的群众手中。
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15.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其中,一季度的1.25万亿超过60%成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一季度专项债资金中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4157亿元、交通基础设施2316亿元等),这也带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5项) 19.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
●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统筹各类管线敷设。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